豆荚钳蛤

Isognomon legumen   Gmelin
   

  10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贝壳较小;壳形变化极大,有的粗短,约近方形或三角形,有的细长,呈舌形、条形及豆荚形等(图60:B)。壳薄、较扁平,但左壳稍凸厚,右壳平较薄,有的半透明,多扭转。两壳略不等,壳两侧极不等。壳顶小、尖,位于背缘,弯向前方;右壳壳顶下方具有明显的足丝孔,但也有少数足丝孔不显。壳背缘稍直,有的长而有的短,有些个体背缘稍弯和较斜。腹缘有的稍圆而有的细,前缘和后缘的形状多不规则,变化多端。两壳表均呈乳白色或淡黄色,具有较明显的同心鳞片;一般鳞片较薄脆,易脱落。放射肋极细,多于壳前端明显。贝壳内面珍珠层区较大,但也有较小的,呈银白色,具珍珠光泽。近壳缘部分为棱柱层,较薄,呈淡黄色,无珍珠光。铰合面较宽、斜,具有韧带沟4—6个;韧带沟等距离平行排列,垂直于背缘;韧带位于韧带沟中,呈紫褐色。肌痕明显或较明显,闭壳肌痕与后足丝收缩肌痕略形成马蹄形;前足丝
收缩肌痕小,位于体前端壳顶下方,一般不明显。软体部 外套为简单型,无水管。外套壁极薄,半透明;外套缘较厚,亦分三层,中层具有细触手。它也和蚶(Arca)一样,外套缘具有色素眼点。闭壳肌较大,呈弯月形,前足丝收缩肌小,位于壳前端;后足丝收缩肌较大,呈圆形,位于闭壳肌的前方而不与闭壳肌相连接。鳃丝状,充满外套腔。足小,蠕虫状,足丝腺极发达。唇瓣稍长,两对,位于口的两侧。足丝黄褐色,丝状,较发达。
测量
壳长(mm) 壳高(mm) 壳宽(mm)
1 18 66 10
2 10 42 6
3 9 38 6

大小
生物学

为暖水性种,广分布在我国的东、南沿海。主要栖息在潮间带,营附着生活,它以足丝附着在岩石、石块等物体上,4—11月为生殖腺成熟期。Morton(1994)研究指出,此贝为短命生物,一般不超过2年。它的壳表常被苔藓动物、多毛
类石灰虫科和螺旋虫科的种类大量附着,软体动物骨螺科的种类是其主要敌害。

生境信息

为暖水性种,广分布在我国的东、南沿海。主要栖息在潮间带,营附着生活,它以足丝附着在岩石、石块等物体上,4—11月为生殖腺成熟期。Morton(1994)研究指出,此贝为短命生物,一般不超过2年。它的壳表常被苔藓动物、多毛
类石灰虫科和螺旋虫科的种类大量附着,软体动物骨螺科的种类是其主要敌害。

国外分布

广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,西自红海、经印度
洋东到太平洋中部,北自日本相模湾及但马以南,至南海,澳大利亚。

国内分布

台湾沿海,福建平潭向南至东山,广东沿海,海南,广西北海及涠洲
岛,西沙群岛的中建岛、赵述岛、珊瑚岛

经济意义
经济用途